心理专家苑媛:子宫接纳与期待
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一位母亲都是发自内心地想要成为妈妈,或者说,并非每一个孩子都是在母亲的真诚接纳中来到这个
世界上的。
这里所说的“想”或“接纳”,不是指理性层面,而是指内心深 处的态度,特别是潜意识中的态度,它带有情感色彩。 一位身体健 康的成年女性,如果在内心深处做好了想要当妈妈的准备,不出意 外的话,她会比较容易受孕。可是,当她理性上非常想要孩子,而 心理上并未做好准备,甚至在潜意识里并不想和“这个男人”有孩 子的时候,受孕就会变得莫名其妙地困难,或者,受孕比较顺利,却在怀孕期间发生“意外”,诸如:先兆性流产、胎停育等。
我们身边还会出现另外一类事情:某些女性的身体并不十分 健康,却能顺利受孕和生产。甚至有勇敢的孕妇带着子宫肌瘤去 孕育自己的孩子,医生反复提醒她,随着胎儿在腹内的成长,子 宫肌瘤也会长大,即使通过一些医学手段能够对肿瘤有所控制, 临床上也确实有许多成功产子、同时切除肿瘤的案例,但风险总 是存在的。这终归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可是,仍然有许多这样的妈妈生下了健康的宝宝。
医学发达与医护人员的恪尽职守自然功不可没,究其深层的个体原因,恐怕我们很难否认母亲心理状态的强劲支撑。
成年女性是否接纳自己成为母亲,是否接纳一个新生命的到 来,不仅影响着自己能否顺利受孕以及围产期的基本状态,还深
刻影响着胎儿的发育和成长。
胎儿住在母亲的子宫里,完全依靠母亲提供营养。物质营养来自母亲的生理状态,精神营养来自母亲的心理状态。任何一个方面 的营养缺失或匮乏,都会给胎儿带来缺失感或匮乏感。如果只是由 于身体条件带来的营养不足,母亲其实很喜欢、很接纳胎儿,那么, 胎儿能够通过脐带流经自己身体的血液感受到母亲的接纳和喜欢,顶多是先天生理营养有些不足,并不会影响出生之后的母子关系。
如果母亲不接纳或者不喜欢胎儿,就会下意识地不愿意为胎 儿付出那么多,而下意识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其情绪,致使情绪变 得消极,消极情绪又会影响到母亲的身体状况。所以,即使母亲 的身体条件原本很好,却可能由于“不肯”付出而导致胎儿营养 不足。这种情形会在孩子出生之后逐渐演变成母子关系问题。例 如:母亲产后奶水不足或没有奶水;新生儿在某个阶段突然不喜 欢吃妈妈的奶,甚至一吃就哭;婴儿频繁哭闹,致使妈妈无法安睡;对妈妈缺少亲近感和信任感;等等。
诚然,上述列举都来自心理咨询的临床经验以及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体验。请各位读者不要将其简单地反推!
例如,您遇到一个产后奶水不足的妈妈,就轻易断定人家不 是真心地想要孩子,甚至得意地说出来。这么做无疑是“野蛮分 析”,更是残酷的伤害。我们在书中呈现这样的分析,只是想让大 家深入理解胎内环境的重要性,学会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母子关系,从而加以预防和改善。
除了子宫接纳之外,还有一件事值得注意: 一旦怀孕,父母最好不要对胎儿有性别期待,尤其是母亲。
很多孕妇在怀孕期间对腹内胎儿是有期待的。我们姑且称 之为“子宫期待”。这份期待同样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和成长,甚至影响一生。
在临床上,心理咨询师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案例:有些女性非 常优秀,要么兢兢业业,要么内外兼顾,堪称成功人士,骨子里 却是自卑的。通过心理分析发现,她们不喜欢自己的性别, 一生 的努力似乎都在证明:“虽然我是女人,但我很棒!我一点儿都不 比男人差!”她们到底在向谁证明呢?追根溯源,竟然无一例外地 指向了亲生父母。她们的早年体验透露出惊人的相似:母亲怀孕 时其实很想要男孩儿,出生后一看是女孩儿,很失望,有时还会 在言语表情之间流露出来:“你要是个男孩儿就好了。”“我怀孕的时候,老人们都说是个男孩儿啊…… ”
有些父母在给孩子取名时直接表达了这种期待,譬如:“亚 男”“晟男”“胜男”“如男”“依男”“连娣”“招娣”“引娣”(或 谐音为“银娣”)……还有些父母索性给女儿起了男性化的名字, 例如:“建国”“国强”“海峰”“志伟”……殊不知,名字本身就 是一种心理暗示。当事人认同这种暗示时,就会努力地去实现名 字所传达的深层意义——必须成功!必须证明自己!绝不示弱!
不能让父母失望……
母亲对于胎儿的性别期待,可以像播种一样,给那些注定是 女儿身的胎儿心里种下自卑的种子。虽然这颗自卑的种子有可能
成为一种潜意识的动力,促动孩子性格刚毅、行为乖巧、学习优秀、工作努力、佳绩不断……然而,她们内心深处的痛苦,谁人 知晓?如果不是接触了心理学,接触了心理分析师,她们可能永 远也不明白为什么无论自己多么努力奋进,而始终找不到成就感 和满足感;也不明白为什么如此成功的自己,心底却有自卑感; 更不明白为什么面对优秀男士的追求时,竟然觉得自己“配不上” 对方;当然也就无从知道,为什么自己在怀孕期间异常焦虑,说不清自己在担心什么……深圳亲子关系心理咨询
摘自苑媛,张志强《做温暖的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