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顶部
  • 18926078801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利用意象对话子人格分解技术,探讨“熊孩子”现象的教育和转化

研究内容

 

我们采用意象对话的子人格意象分解技术,对有情绪行为及社交障碍的问题儿童进行工作。一系列的案例证明,该探索有效地缓解了问题儿童的情绪障碍,促进儿童自我认知,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同时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了问题儿童的人格健康发展,转化效果明显。

 

从教三十余年,见证了中国教育理念和实践在不断进步和更新,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也发现当今社会“熊孩子”的比例在逐年升高。

 

我在一所普通学校工作,近几年几乎每个年级每个班都可能有这样的“熊出没”。在班级群体中,他们具有以高度自我为中心的共性,有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障碍和明显的社交障碍。当这样的障碍长久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时候,极易形成反社会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的青少年或成年人经常会对他人或者自己,造成严重的身体或者精神上的伤害。

 

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人健康心理、良好品格和行为发育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能阻断这种问题的继续蔓延,有计划地为家庭教育纠偏,就可以减少未来的家庭问题以及社会问题。我校开展的融合教育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利用意象对话的子人格分解技术,较好地改善了孩子们早期形成的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习惯,效果良好。

 

一、何为意象对话的子人格意象分解技术呢?

 

意象对话是北京林业大学朱建军教授创立的中国本土的心理治疗体系,心理咨询师运用意象的象征意义与来访者在潜意识层面进行沟通,帮助来访者化解消极情绪,消除情结,深入探索自我,整合人格,促进自我成长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子人格意象分解技术,是在意象对话技术的基础上,把一个人复杂的多种性格侧面人格化,用典型的人物、动物或客观事物的形象清晰地呈现出来,让来访者有机会看见意识层面看不到的那一部分——潜意识部分,让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让固结的情结得以疏导。咨询师有机会进行深入工作,从而消除来访者的心理障碍,完善自我人格,促进心灵成长。

 

这个过程仿佛做游戏,咨询师可以栩栩如生地呈现来访者的心理状态,来访者可以参与,可以导演,充满想象。因此,这个方法特别适用于儿童。

 

意象对话的子人格分解技术,可以让我们在熊孩子发作的当下,更清晰地看到他们的情绪感受,身体反应,应对模式,从另一种视角解读问题儿童,用适合儿童的方式入手,更为智慧、有效地做好转化工作。我运用这种方法,在多年的工作中,解决了一些情绪特别严重的“熊孩子”的心理问题,转化效果比较明显,现将我的思考和探索做以呈现。

 

二、从意象对话的角度解读“熊孩子”的困境,化解教育者本身的情绪,为师生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

 

1、“熊出没”中,最痛苦的是谁?

当一个熊孩子情绪发作、不断扰乱他人、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时,多数教师都会反感,产生情绪,或苦口婆心,或漠然视之,或高压处理,但都不可能真正改善这种情况。因此, 如何看待熊孩子,是教育的关键。

 

熊孩子在学校,往往让同学嫌弃,让科任老师侧目,让家长头痛不已。可是,最痛苦的却不是同学、老师和家长,而是熊孩子本人。他们的不良习惯往往不被老师和同学认可,他们的愿望无法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情绪缺乏控制力,人际关系紧张,无法与同学建立正常的友谊。他们的自我价值无法表现,攻击他人也自我攻击,新旧消极情绪逐渐叠加,和不良行为相互作用,能量越来越大,长期叠加起来形成了恶性循环链。

 

 

2、谁该为此负责?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或者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意识不足,这些孩子婴幼期往往由老人更多地参与抚育过程。老年人的规则意识欠缺,过分宽容和溺爱孩子,把熊孩子的行为当成是聪明活泼的表现。这样的孩子来到学校,往往很难适应。他们随心所欲,以自我为中心,破坏课堂规则,影响老师的教学,无法与同学建立正常的交往,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年轻的父母终于认识到这种问题,往往急于解决,暴力相加,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和身体的伤害,他们的感受就好像从天堂来到地狱一般,消极对抗情绪大大增加,更加沉溺于自我世界。

 

谁该为此负责?无原则的老一辈?焦躁愤怒的父母?自我为中心的受创熊孩子?我认为该负责的是:缺失的教育理念,有害的教育方式和不良的抚养关系。

 

3、从意象对话的角度解读“熊孩子”的成因

 

人性本善,每个孩子天生都是可爱的天使。可是大多数的熊孩子都有这样的成长历程:由于养育者的溺爱和过度满足,婴儿期的全能自恋被延长至幼儿期童年期甚至更久。在应该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探索外部世界,搭建和周围其他人的关系,并尝试建立初步的交往和互动的时候,他们内在的人格却止步于全能自恋期,并在此阶段长时间留驻。他们对自由和欲望有过度的需求,通过哭闹、发脾气、要挟等逐渐升级的方式一次次获益,来满足自己的内在需要,几乎没有人际边界感。

 

他们这样糟糕的行为和应对方式逐渐养成,并长期固化起来,逐渐内化成为人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子人格:自我为中心的小公主或小王子,得不到满足的可怜小乞儿,机会都属于我的小霸王,歇斯底里的小狂人,愤怒的小火山,以死或绝食相逼的操控者,不满意就搞破坏的小蛮人,胆怯的小羊羔,不讲理的大灰狼...当熊孩子发作的时候,往往是一群子人格协同作战,攻城拔寨,不断成功获益,让家长屈服,让旁人侧目。

 

看清他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熊兵团”子人格群,了解他们的运作机制,可以让从教者更加有觉知,不易被升起的情绪裹挟,从而采取更智慧的方法。

 

4、纠偏熊孩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这群有消极影响的子人格,深刻地影响着儿童健康人格的发育和成长,严重地阻滞了孩子们的社会交往功能。他们过度自恋,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在内心的镜子里,只看见自己,不看见他人。他们在学校和同学不合群,在工作上和同事不合群,在家庭中,和家庭成员不和谐,人际关系屡屡受创,不断积累愤怒和怨恨。

 

当这样的人格群更加长久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形成反社会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的青少年经常会对他人或者自己,造成严重的身体或者精神上的伤害。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十几岁的青少年将小妹妹扔下高楼致人死亡,多个孩子在电影院破坏价值昂贵的幕布,高空抛物伤害他人,求偶不成杀死他人,境遇艰难报复社会,伤及无辜。一系列事件,令人触目惊心,促使从教者反思并开始探索,如何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干预,开展转化工作。

 

三、转化“熊孩子”的探索与实践

 

1、正确认识“熊军团”子人格群,帮助从教者减少对问题儿童的偏见和负面评价,从而接纳暂时的“熊出没”现象。

 

几乎所有熊孩子都有创伤体验。他们对世界有多大的期待,受挫后就会有多大失落和失败感。失落和失败感的意象表达就像是斗败的小公鸡,遭世界抛弃的孤儿,无能为力的小婴儿等。

 

他们有过度自恋、以自我为中心的子人格:认为只有自己是最好的小孔雀,要别人无条件服从的公主或王子,无所不能的魔法师等。

 

他们有过度满足需要的子人格总是吃不饱的贪吃蛇,强烈占有欲的小霸王等。

 

他们有愤怒情绪的子人格:烧红的铁皮人,正在喷发的火山,嗤嗤作响的高压锅等。

 

他们大多也有复仇子人格一群攻击的黄蜂,拿枪的猎人,战斗的老虎,自伤或伤害他人的毁灭者等。

 

这些人格是有巨大能量的,通过儿童的语言和行动,表达着自己的情绪感受和愿望期待。能量没有好坏,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看到了转化的可能,就让我们的教育工作看见了光明和方向,有信心和勇气去平和地面对他们。

 

2、耐心等待,留出足够时间和空间,允许“熊军团”子人格释放情绪。在情绪能量升起的时候,人往往难以觉知自己。如果我们用高压手段阻滞孩子的情绪释放,暂时切断糟糕的当下,往往会压抑他们,形成二次创伤,强化消极情绪。从教者静静陪伴问题儿童,给他们留足时间和空间,释放自己的不满和压抑情绪,待强烈情绪逐渐降温后,就有机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3、镜映“熊军团”子人格,让问题儿童有机会看清自己的另一面。世界上最难认识的,就是自己。我们成年人是这样,儿童更是这样。很多孩子在情绪发作之后,思维一片混乱,不清楚自己的情绪感受是如何变化的,往往会忘记自己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从教者的冷静和敏锐观察,可以帮助孩子复盘事件的来龙去脉。儿童最能接受的语言,就是形象化的描述,不含攻击性,没有负面评价的压力,又容易理解。

 

事件起初,孩子的愿望是什么,感受是什么?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子人格?

 

当对方互动后,孩子的情绪如何变化?是什么样的子人格出现了?

 

当情况越演越烈时,又转换了什么样的子人格来应对?这个子人格是什么感受?想表达什么?

 

在关键的转折点时,除了这个子人格可以应对,还没有其他的子人格可以应对?是什么促使孩子只用前一种破坏性的方式呢?

 

这样的应对成为模式后,有什么获益,有什么害处?

 

如果有选择的话,我们可以怎么选择,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看清自己呢?

 

通常,经过这一系列的探究,这些有能量的孩子大多都会看见自己的问题,生发出智慧,做出利己利他的选择。

 

4、温柔而坚定地为“熊军团”子人格设立界限,强化规则意识。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什么要设立规则和界限?设立哪些规则和界限才能符合多方的需要?这些内容是否能被孩子接受?当孩子接受后,应该如何遵守?如果违反了,需要接受哪些惩罚?这些惩罚是否符合孩子的承受能力?能够遵守规则的话,孩子会有哪些获益?

 

5、聚焦积极能量的子人格,放大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人性本善,人心都有向善的一部分。从教者不断看见、确认、鼓励和欣赏到孩子积极的方面,让孩子逐渐产生自我价值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自我期待,并愿意接受自我成长的理念。

 

6、预见“熊军团”子人格的再次出现,并有接纳的意识。与此同时,不断唤醒孩子的自我觉察,输入“自我叫停”的自主意识。成长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螺旋上升的。再次出现问题也是常理。从教者细致观察,为问题儿童对“熊军团”出没的自我叫停行为鼓掌,肯定“熊军团”的强大能量是可以被转化的,转化成强大的动力后,就能促使自我向善向好的方向发展。

 

四、下面,我选择工作过的一个案例,来说明我是如何运用意象对话子人格分解技术进行“熊孩子”教育转化工作的。

 

二年级的小童,在课堂上大哭,一边哭着,一边嚷嚷着,不公平。她反复讲话,影响他人,多次提示都无效。请她站起来,她不服气地扭着脖子,鼻子里哼哼着,手上的书本还在桌上拍打着。情急之下训斥了她几句,她当众大肆哭闹不止。

 

这种情况,在一年级出现过多次。由于她的情绪十分激烈,一些老师多会采取退让的态度,放弃惩罚,息事宁人,以哄为主。

 

我静静地看着她,数分钟没有说话,她仍然大哭不止,似乎是在较劲,等着老师服软和安抚。班级同学不耐烦了,我多次耐心和她说,希望她安静下来,无效。请她去办公室让心静一静,暂时不影响同学学习,无效。伸手拉她去办公室,她连哭带叫,坐在地上大喊:老师打人啦!像极了乡野女人的撒泼。无奈之下,我说要给她家长打电话来解决问题,她更是惊涛骇浪地尖叫哭喊,说老师不理解她的心情。待我开始拨打家长的电话,她居然跪下来,嘴里嚷嚷着:“求求你,不要给妈妈打电话。”我惊呆了,这孩子二年级这样的行为,现在不教育,长大以后怎么生活,怎么建立和谐家庭,融入社会?我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想要认真做好教育和善后工作。

 

1、和孩子妈妈深入沟通后,我了解到了小童的成长经历。

 

爸爸在外地工作,节假日才见面。生活压力大,妈妈也需要工作,双胞胎姐妹无人看顾,从小由保姆带大。两个姐妹一强一弱,互相敌对憎恨,关系出了严重问题。妈妈被迫辞去工作,回归家庭,可现状却无比头痛。耐心劝导,粗暴打骂,多种办法都没有效果。和家人相处,小童始终唯我独尊,一言不合,撒泼打滚,大肆哭闹,以各种方式来胁迫家人退让,满足自己的愿望。对能力不如自己的姐姐,也是欺负嫌弃,事事占强,姐妹关系相当紧张。在公众场合,也多次发生过激烈冲突,影响他人。

 

2、共情小童的感受,搭建沟通的桥梁。

 

在小童和妈妈说完以后,我尝试理解小童的感受,并说出小童变化,有愤怒、有委屈,有不被理解的伤心,有受挫的难过和难堪,有希望被人关心安慰的期待。说着说着,小童居然安静下来了,静静地听着,似乎知道有人感受到了她,懂得了她。

 

3、利用子人格分解技术镜映小童,增加她的觉知,启发她的自省。

 

我尝试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整个事件。一开始,小童有只调皮的小猴子,东张西望,总想和人讲话,提醒以后还是不约束自己,想要更自由。被要求站起来后,像一只歪着脑袋的犟牛,不服气,不高兴,觉得不公平,只罚自己一个人,用大声哼哼,拍打书桌来表示愤怒。被老师批评后,有委屈,像受了气的小老鼠;有害怕,像没有人喜欢的孤独小人儿;有难堪,像出了丑的马戏团小丑;有愤怒和伤心,长时间的哇哇大哭,好像天地间只有自己一个人,只有自己才是最不幸的;在老师要给家长电话时,有强烈的恐惧和担心,像要面临绝境,无法度过难关一样;当恐惧害怕来了,还会有一个乞求的子人格,为了免受惩罚,就会跪地求饶。

 

当小童在老师的镜映中,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这个部分,有些震惊,有些明白,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是这样的表现。

 

4、讨论“熊兵团”的子人格给自己带来过哪些好处,又带来哪些坏处?

 

小童真的是个聪慧的孩子,她一下就领悟到,这群子人格给自己带来了许多麻烦,让自己发脾气,让情况变得更糟糕,让身边的人不接受,让自己更焦虑。

 

我提示她:他们也让自己无数次获益哦!小童不解地看着我,我笑了:通过他们,可以让小童快速满足自己的愿望啊!用这样的方式,一次次满足了自己,这些子人格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强大啊,表现出更大的声音,更暴躁的脾气,更夸张的表现,更持久的哭闹啊。熊孩子就是这样炼成的呀。

 

小童笑起来了,有不好意思,也有领悟

 

5、为自己的不良行为设限,强化规则意识。

 

经过三方商量,小童同意了给自己制定规则和限制,并约定好如何奖励自己,如何处罚自己。她也理解了,人人都要有规则意识。不仅自己需要遵守规则,人人都要遵守规则,包括老师也一样的。

 

6、镜映其他积极子人格,给她心理上的支持,并肯定他们存在的意义。我们不仅要看到小童的消极部分,也要看到她的积极部分,让这些子人格出场亮相,多角度肯定小童,给她认可。比如,小童有善良爱帮助人的子人格:同学生病了会照顾同学,陪同学去医务室;小童有爱思考的子人格,巧记单词有方法,值得同学学习;小童有热爱体育锻炼的子人格,她喜欢跑步,参加过运动会短跑;小童有爱妈妈的子人格,她不想让妈妈难过,心疼妈妈,想减少妈妈的辛劳;小童有愿意改错的子人格,喜欢让自己更美好......镜映出小童的积极子人格,她开始确信自己是美的,是有价值的,是好的,值得被人爱和喜欢的。积极子人格越多被小童看到,能量就会越大,对自我就会越有控制。

 

7、接纳“熊兵团”反复出现的可能,一旦出现,就尝试识别他们,主动劝导他们,自我设限。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螺旋上升的。当有了第一个成功自控的感觉,就要不断鼓励自己。有反复也是正常现象,有觉察地接纳自己,给自己留些时间和空间去纠错。

 

五、子人格分解技术转化工作的实践效果

 

通过长期追踪观察,小童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她在上课的自制力明显增强,学习更主动专注。和同学相处,也懂得互助谦让。通过家校反馈,我得知小童的姐妹关系明显改善,知道心疼姐姐,帮助姐姐,妈妈很舒心,笑容越来越多了。我抓住时机就会在课堂表扬,有机会就会给家长信息,持续肯定小童的进步,做好小童的“镜子”。偶尔面对面遇到小童,她冲着我的笑容舒展又美丽,自信又大方。我们约定:“一起成长,感受成长的快乐!”

 

实践证明,多个案例都是有效的,而且转化效果明显。子人格意象分解技术有效地突破和减少了问题儿童的阻抗,老师以敏锐的洞察力直达儿童心灵深处,体贴地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唤醒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觉察,激发他们向善向好的本性,愿意主动调整和改变,愿意成长内心,并为内心的逐渐强大而自豪。

 

这些曾经让人侧目的“熊孩子”,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是一座座等待开发的宝藏,假以时日,他们会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的“心灵巨人”!

 

参考文献

 

1、苑媛 曹禺 朱建军  《意象对话临床技术汇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9.12重印

2、朱建军 《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9

3、朱建军《见见自己的鬼朋友》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7.4

4、朱建军 苑媛 《心理咨询实务案例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9

5、苑媛 朱建军 《心理咨询临床操作指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央财经大学与社会心理学院学科推进计划项目成果

 
 

作者简介

赵胜兰

学习意象对话十余年,参加过数十次意象对话课程的学习,同时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本职工作中,不断实践学习到的理念,并在生活中践行。

 

转自意象对话公众号